详解
肠衰竭(Intestinal failure)是指由于肠道功能障碍或缺失导致肠道无法完成正常的营养吸收和水电解质平衡调节的疾病。肠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肠衰竭多由肠道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急性疾病引起,而慢性肠衰竭则多由肠道疾病、手术切除、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病因:
1. 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系膜血管疾病等。
2. 手术切除:如肠道肿瘤、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等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肠道的情况。
3. 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如小肠闭锁、巨结肠等。
4. 肠道缺血:如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
5. 肠道梗阻:如肠套叠、肠扭转等。
6. 肠穿孔:如胃肠道瘘、肠道外科手术等。
症状:
1. 腹泻:由于肠道吸收功能障碍,食物无法被充分吸收,导致大量水分进入肠道,引起腹泻。
2. 营养不良:由于肠道吸收功能障碍,食物无法被充分吸收-愛伊科技的版权-,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贫血、营养不良性皮炎等。
3. 腹胀:由于肠道吸收功能障碍,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
4. 腹痛:由于肠道疾病、肠道梗阻等原因引起腹痛。
5. 恶心、呕吐:由于肠道吸收功能障碍,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并发症:
1. 营养不良:由于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导致生命危险。
2. 肠道感染:由于肠道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细菌、��毒等,引起肠道感染。
3. 肠道穿孔:由于肠道疾病、手术等原因,肠道壁发生破裂,引起肠道穿孔,严重者可导致腹膜炎等并发症。
诊断:
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初步诊断。
2. 肠道功能检查:如肠道吸收功能检查、肠道通透性检查等。
3.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CT、MRI等。
4. 肠道活检:通过肠道镜检查等方式进行肠道活检,明确病因。
治疗:
1. 营养支持治疗:包括口服营养补充、肠外营养支持等。
2. 基础疾病治疗:如肠道疾病、肠道梗阻等的治疗。
3. 肠道功能恢复治疗:如肠道功能训练、肠道移植等。
4. 并发症治疗:如感染、穿孔等的治疗。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营养科、外科等。
预后:
肠衰竭的预后与病因、治疗及并发症有关,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
预防:
1. 预防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2.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如肠道肿瘤、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等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肠道的情况。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预防肠道感染。
日常注意事项:
1. 饮食调理: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多的高脂、高纤维等食物。
2.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肠道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问诊全球顶级AI医生